产业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字之一. 从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中不难看出,下一步中国工业将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、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。从不断公布的工业行业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名单中,可见此次产业转型的决心与力度。
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,自动化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历经了最初与工业市场的磨合、逐渐崛起继而迈向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。与此同时,以“世界工厂”著称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:原材料价格上涨,客户要求提高,竞争白热化,同行的产能增加,利润空间减小,生产和管理的成本增加等。下一步该如何走是整个群体的声音。突破, 首先从经营理念开始, 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,从“崛起”到“觉醒”。
面对如今自动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, 当我们一直在“工厂外”思索如何把产品卖到“工厂里”的时候, 另一片自动化的“新蓝海”–存量市场, 已经悄然形成, 它依托在“前人”辛勤的耕耘之上,存在于中国蓬勃向上发展的“工厂之里”。我们认为::2010年,自动化市场存量规模将达到4287亿元,2015年将达6180亿元。而未来几年,受自动化市场规模基数增长和国内工业市场投资渐缓的影响,市场规模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下降趋势,预计2015年左右,整个自动化“新增”市场规模将达到高峰点,之后将逐渐萎缩。
无论称之为存量市场,Insert base,还是服务市场,自动化产品、系统的结构属性、高科技属性,安装使用环境,以及电子产品固有的生命周期特征,都决定了这是一个蕴含持续商机、可永继经营的市场,在投资渐缓的后工业时代,对自动化市场的作用愈显突出;其存在的需求包含:备件、维修、维护检修外包、优化、改造、升级、培训甚至是租赁业务;除此之外,制造业“觉醒”,还会催生成本控制、竞争模式转变、生产与管理优化所带来的新型自动化市场。这些需求会孕育出新的自动化商业模式,催生一批新型的市场参与者;对自动化产品供应商而言,这又是一个二次分配的市场,为不同品牌提供了重建市场格局的机会;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的售后部门,也将从企业经营的支持、保障、服务部门转而成为创收部门,在企业转型中担当重任。自动化也将从过去产品主导的商业模式转型为服务主导的商业模式。
我们已不难看到领先自动化厂商的积极求变,以服务于新一轮商业文明的“价值”需求。施耐德成立“客户关爱中心”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目标, 加速业务处理响应速度;三菱电机成立FA中心,整合与提升服务,并提供面向FA的全线解决方案;;罗克韦尔将服务视为独立的业务部门,让服务延伸至客户工厂,提供备件管理及安全评估等服务内容。在未来,自动化属性的服务可成为冲破产业格局藩篱的有效武器之一,而工控作为自动化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, 建立面对存量市场开发与营销的全新服务平台-修工控以及致力于从“泛市场”研究扩展到具体的商情研究,更加侧重存量市场商业机会的挖掘的修工控市场研究。